當互聯網擊鼓傳花的節奏突然被打亂,講故事的和聽故事的似乎都換了狀態。
“編一個新故事,招一批高學歷人才站臺,把故事講給老板聽。有老板被故事打動投了錢,就繼續招人將故事盤大,再講給新的老板聽……然后上市,割韭菜。”一位資深從業者如是評價此前的互聯網行業。
但隨著中概股赴美上市要求加碼,而上市A股也有著盈利指標,“鋪錢編故事”的套路似乎很難再靈驗。換句話說,講故事的一方不得不開始做一些“實事”,以自負盈虧。
例如這兩年互聯網行業大量裁員,以及約車、外賣、視頻會員等互聯網產品服務變著法漲價等,某種程度上也是公司在為此前的瘋狂擴張買單。說好聽點,即“降本增效”。
“游戲公司可能會好點,畢竟他們基本上兩到三年就需要對外交代,同時也需要產品跑出來。”上述從業者表示。同時他認為,AIGC或許是新的調劑,但今年游戲行業的就業壓力依舊會很大。
近日,筆者與多位游戲行業者進行了交流,包括游戲公司相關負責人、求職者、培訓機構負責人等。共性認知上,大家認為中短期圖片生成、文本生成的AIGC是大趨勢。但具體到各自身份或職責上,他們的感受不盡相同。
求職各有各的道
競核曾在《2023年游戲行業開卷:先從AIGC游戲人才開始》等多篇文章中提到,游戲公司一邊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一邊在AIGC招聘側又打響新一輪人才爭奪戰。
目前,包括騰訊、網易、三七互娛、莉莉絲等國內游戲大廠,均開放了相關崗位招聘。例如AIGC算法工程師、AIGC美術師等。
根據廠商發布信息來看,AIGC崗位薪資基本在10k-30k左右。此外,像AIGC算法工程師,最高薪資甚至達到了百萬級別。而這也與今年就業難的游戲行業常規招聘市場,形成了鮮明反差。
從事互聯網美術相關工作5年,阿福上一份職業經歷,是在完美世界負責平面視覺工作。但因部門調整優化,阿福在今年年初成為了“畢業生”之一。
“除了掌握六種以上插畫風格,熟悉運營、品牌、三維等多種設計。其實在完美工作的時候,我就已經利用mj、sd等AI繪畫工具,輔助自己設計。”他表示,自己對AI工具的使用,僅局限在固定設計資產效果圖與創意的大方向借鑒上。在可執行落地及深度側,還并未真正融入實際項目中。
在離職完美的一個多月時間里。阿福一邊在尋找下家,一邊通過一些交流群和教學視頻,深化AI工具使用熟練度以及不同AI工具的綜合應用能力。
他透露,這段時間自己投了約20家意向公司,進入面試的不到5家。“面試官基本都會提到AIGC方面的問題,但更多是關注模型訓練這塊。使用AIGC工具能力屬于加分項,而且自己主要面試美術相關工作,核心還是看美術功底與項目經驗。”阿福坦言。
其實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基本符合行業現狀。因為包括完美、網易、騰訊等游戲廠商,都有在內部推動探索AIGC。公司雖有在招聘AI美術師,但對應聘者要求極高。
騰訊天美策劃Yin表示:“各個項目組可能不太一樣,但大家基本都嘗試用AI提高產能。”而有關騰訊等廠商將AIGC融入工作流,其實在競核《AI作畫如何融入工作流,這是天美魔方龍淵網絡的答案》一文中,也得到多家公司正面印證。
2022年因為心動(上海)項目變動,Yin降薪應聘進入騰訊天美(深圳)。“本來想著大公司能穩定些,但趕上了Midjourney、ChatGPT兩波AIGC風口。”Yin表示,“大家又卷起來了,或許是因為壓力驅使,自己也在關注AIGC這塊。”
坦白說,阿福、Yin只是游戲行業從業者的N分之一,但他們的感知、遭遇,多少也反應了行業真實面貌的一角。對于AIGC的影響,他們認為這一趨勢不可逆。但對于普通美術、策劃崗位來說,擁有AIGC能力的人會壓縮職場空間。
換句話說,在同級競爭中,多一項能力即多了一個加分點。
相比前面兩位,瀟璨顯然是一個沒有項目經驗的行業新人。即將本科畢業的瀟璨,大學學的是視覺傳達設計。按照大多數學長學姐走的路,畢業后她或許也會從事平面設計、包裝設計、品牌策劃等相關工作。但因為AIGC,她似乎拿到了“風口紅利”。
“之前也有學長學姐,通過培訓去做UI或UE設計師。但這幾年相關行業比較卷,薪資待遇下降了不少。”瀟璨表示,“雖然有些投機,但自己感覺AIGC或許是個機會。”
據了解,年初瀟璨報了一家線下設計培訓班(三個月培訓期)。除了常規的運營設計課程外,該培訓班還設有約兩周AI工具學習課程。后續經人推薦,她又專門報了AIGC高級課程。
雖然還有一段時間畢業,但她的畢業設計(培訓班作品集)已被一家游戲公司看中,獲得了內推的實習機會。“說是實習,但工資還可以,15K左右。”瀟璨表示,“這在自己同學中是比較高的,也超出了自己對第一份工作的薪資期待。”
而從拉勾等招聘平臺發布的信息來看,目前游戲公司在招AIGC相關實習崗位薪資,基本都在10K以下。
先富裕了賣課的
而一些AIGC美術培訓機構,給學員定的應聘薪資標準是:不超過39K就行。
難不成真的是“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據筆者了解,其實“39K”背后有著一套衡量標準,亦或即培訓機構口中的分析結果。
近日,國內某知名培訓機構主理人H Sir在公司年度品牌活動上分享了一組數據,下圖如是:
該數據以抖音千萬粉絲大V發布的簡筆畫視頻作為分析對象,從成本投入切入,將傳統工作流與AI介入后的數據進行對比。
傳統工作流中,制作一個3分鐘左右的簡筆畫視頻,成本流程是:編輯文案1天/1人+畫師繪圖1天/6人+視頻剪輯0.5天/1人,總計需要2.5天才能出一條視頻。
“而且傳統工作流中,會存在不同畫師風格有差異、人力成本高、出圖效率低等痛點。”H Sir表示。此外,針對IP繪制(人物不同動作形態)、場景繪制,前者人力成本是全職畫師3人,1人/月薪一萬;后者成本是兼職畫師3人,每張30元。
按照單個簡筆畫視頻基本需要10+張圖來計算,一個賬號的月美術支出成本(IP+場景)為:3*10k+3*10*30=39k。
而如果結合Lora訓練模型、Stabel Diffusion等AI工具,1個AI畫師可完成的工作量,甚至超過6個人。例如AI畫師可以在1.5小時完成1200張繪圖工作,基本能夠滿足一個賬號兩個月的用量,而且質量也有保證。
當然,這是建立在模型訓練好且AI畫師技能熟練的基礎上。綜合兩種工作流的繪圖成本,AI介入的大概情況是:1人,30K/月;傳統工作流繪圖則需:6人,39K/月(全職+兼職)。
或許是看到AIGC對提升工作效率的大趨勢,H Sir選擇“All In AIGC”。
從早期擔任某消費品牌設計負責人,到培訓機構老師,其實H Sir在設計圈小有名氣。此前,包括網易等頭部游戲公司,也都有邀請過他進行分享。目前,他在國內某知名培訓機構擔任主理人,并在集中精力打造個人AIGC培訓品牌。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國內某一線AI課程培訓機構,搭建的500人社群已有6個以上。此外,一些賣課大V主導的ChatGPT付費社群,每天新增人數在1000人左右,付費社區總人數接近一萬。
據筆者了解,H Sir團隊近期舉辦的年度品牌分享會,針對外部粉絲收費199,內部會員有優惠。而這類分享會多是為公司線下培訓(2-3萬/人/期)以及線上課程做品宣,僅一場分享會參與人數就超過百人。
而除了美術設計培訓外,H Sir所在培訓機構也會將ChatGPT、Midjourney等AI工具能力進行整合,為學員打造一套SOP。這或也是很多人積極報名培訓的重要原因。
“在我看來,AIGC的影響,并不像Sketch取代Photoshop成為UI設計主流工具,以及后來Sketch又被Figma取代。它更像是從蒸汽機到汽車的跨越式變革。”H Sir坦言。
游戲公司的需求
前文我們從多位求職者、培訓機構負責人處了解到的信息是:AIGC趨勢不可逆,是行業發展大方向。對此,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在販賣、制造AI焦慮。
對于這一問題,可能每個人的觀察、理解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有所差別。但正如大家常說,“拋開業務說技術就是耍流氓”。
換言之,在AIGC領域,游戲公司的需求真的急切么?或許,我們能從游戲廠商那得到一些線索。
談及游戲AIGC,現階段游戲公司基本都已布局,但各家切入點略有不同。例如騰訊等巨頭,一方面嘗試將AI工具融入工作流,同時也積極探索AI算法模型底層技術。對于中小型公司而言,更多是將重點放在前一項。
多家中型游戲廠商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體量決定了自身沒有辦法或者說沒有能力,在AI大模型等技術底層側投入大量資源。目前他們主要采取兩步走策略。
首先是在內部推動員工學習使用AIGC工具,嘗試將AIGC融入工作流中。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包括FunPlus、吉比特等都已經在中臺部門布局AIGC,以幫助各項目組更好的生產內容。此外,中臺部門也有專門在招聘AIGC人才,但項目組還未涉及。
其實從現階段情況來看,中短期推動圖片生成、文本生成AIGC發展,基本已成為游戲行業共同認知。同時,AIGC確實也影響到了游戲公司實際業務工作。
某爆款游戲制作人表示,對于一些美術要求不高的場景,接入AIGC可以提升10倍以上效率。此外,在一些高要求美術場景中雖然AIGC提效不多,但在前期調教好模型的基礎上,其實也能拓展創作者的思維。而且,有時候美術只需對AI生成后的圖片進行調整和修改,工作量相對也會降低。
但在代碼生成(AIGC生成3D動態資產、甚至游戲玩法等)以及國產大模型領域,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
對此吉比特、FunPlus等中型游戲廠商采取了第二步策略。即未來等到市場上有成熟的技術公司跑出來,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增強公司AI板塊。
綜合而言,游戲公司是有AIGC人才需求在,但真正的剛需還是AI訓練師、算法工程師等高技術流領域人才。對于是否具備Midjourney、ChatGPT等AI工具使用能力,更多是應聘者的加分項。
北京一家全球化游戲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在社招方面,公司收到的簡歷質量明顯提升。而在校招方面,在HR篩選過一遍后,進入面試比例是5:1。
或許,2023年游戲行業的就業環境仍有待放緩。但我們不可否認的是,AIGC確有幫助一些人進入或重回游戲行業。我們也期待,更多人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