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5月,繁榮的游戲市場已然“卷土重來”,端手游大作頻出,誓要一掃陰霾。
恰巧,隨著硬件革新,一波“換機潮”再度降臨,筆者作為一名游戲發燒友兼筆記本愛好者,特別癡迷于兩種筆記本,其中之一便是頭部“習武之人”類游戲本,它有著探索極致性能的浪漫。而其二便是做工良好的薄款高性能游戲本,它傳達出筆記本上科技感與精致感的平衡。
按常理說,這兩種偏好應該相互沖突不可調和。若想追求性能釋放,散熱必然超級加倍,筆記本的厚度自然就不可控了,自然就很難再說有精致感。若想要追求高集成度的薄,狹小的機身空間內又很難實現更強的散熱,性能釋放自然而然就無法做到極致。
幸運的是,從之前的Alienware X17 R2這一旗艦產品中,既見到了薄型游戲本的優雅,又滿足了對游戲本性能的極致追求,實現了我心中“完美游戲本”的幻想。
經過前兩年游戲本市場“重薄”風潮的洗禮后,Alienware M系列、宏碁掠奪者系列、雷蛇靈刃系列、ROG槍神系列,這些旗艦產品并沒有繼續跟風,而是向著“體驗至上”的方向進行探索,在今年不約而同推出了18寸大型游戲本。
自從上手Alienware M18后,我的看法逐漸發生了轉變。直到重度體驗兩個月后,我心目中的“完美游戲本”怕是又要加上一個條件了——更大的屏幕,更強的沉浸感。
就是這看似小小的1寸提升,為何成為了“終極游戲體驗”關鍵因素呢?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游戲的外觀性能進行解析。同時結合幾款現象級游戲,聊聊Alienware M18在不同類型游戲的中的體驗感受,以探究18寸帶來的體驗影響。
內斂但不低調的外表下,蘊藏著猛獸一般的性能
筆者過往習慣于使用13、14寸的輕薄筆電,這臺Alienware M18,已然算得上“龐然大物”了。
筆記本的A面采用了外星人家族的經典設計,上半部分點綴著發光的外星人logo,右下部分則是篆刻技術拓印的數字“18”,整體來看簡潔干練而不失逼格。
好屏幕向來是高端筆記本的標配,Alienware M18采用了2560*1600 165Hz刷新率的電競屏,支持G-SYNC。屏幕標稱的亮度為300nits(實際能達到350nits左右),標稱色域達到100%DCI-P3。得益于16:10的18寸大小的屏幕,可以讓玩家體驗到震撼的游戲效果。
Alienware M18的C面,最明顯的便是保留了數字小鍵盤以及全尺寸方向鍵的Cherry MX X型鷗翼式機械鍵盤。1.8mm的鍵程下,敲擊時既有著清脆的段落感,同時也干脆利落,一點不拖泥帶水。
當然,鍵盤的單鍵RGB背光,也凸顯著高端游戲本的躁動,配合Alienware Command Center控制臺,鍵盤燈效自然也不虛各大燈場,玩家可以玩出百般花樣。
筆記本的D面,采用了環形腳墊,配合18寸的面積以及5公斤的重量,放在桌子上的穩固性相當好,非常適合作為不經常移動的主力機使用。
如此大規格的尺寸,常用接口自然也不會少。M18左側配備了1個RJ45網口,兩個USB-A口以及一個3.5mm耳機接口。右側除了長長的散熱出風口外,還配備了1個USB-C口。
至于尾部,則是延續了“尾部凸出+環繞燈帶+排布接口”的外星人家族經典設計。尾部接口方面,Alienware M18有1個SD卡槽、1個miniDP、1個HDMI、一個USB-A以及兩個USB-C口。
總的來說,Alienware M18外觀上雖然并沒有特別大的變化,依舊是繼承了Alienware M系列的設計。值得提出的是,18寸的它并沒有因為尺寸的放大而喪失了Alienware一貫的精致感,這也讓筆者在初見時深受震撼,精致與磅礴兩個看似矛盾的元素完美的調和在一起,這種設計即便是在高端游戲本中也極為少見。
知人知面還要知心,沒有好性能怎么稱得上是高端游戲本呢,本次Alienware M18就采用了Intel H55系列中頂級CPU i9-13900HX,以及英偉達次旗艦NVIDIA RTX 4080 Laptop 12G顯卡,強大的硬件為玩家提供了頂級的性能支持。同時配有64G DDR4 4800MHz的大內存,無論是打游戲還是視頻剪輯,都是頂級的體驗。
測試游戲理論性能的Time Spy中,Alienware M18在非手動超頻的“全速”模式下,顯卡分數18523,CPU分數15863。這個分數具體來看,已經能與上代頂配臺式PC(12900k+3080ti)掰掰手腕。
值得注意的是,13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對比上一代有了巨大幅度的提升,對比上代i9-12900HX多任務性能提升49%,之所以能有這么大幅度的提升,得益于13代規格以及頻率的飛躍。
i9-13900HX有著24核心32線程(8個P-core,16個E-core)的恐怖規格,P-core(性能核)在處理輕度線程應用(包括大多數游戲)時,提供強勁的性能,而更多的E-core(能效核)和英特爾®硬件線程調度器的增強功能使背景任務和支持性應用程序不會拖累游戲的進行。
同時,i9-13900HX還有著最高5.4GHz的睿頻,單核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最直觀的,便是在游戲上的幀數提升,例如:《反恐精英:全球攻勢》中,FPS最多可提高89%。在漫威的《銀河護衛隊》中,FPS最多可增加52%。
具體到跑分上,在CPU-Z的基準測試中,Alienware M18這上的i9-13900HX單核820+,多核13200+,表現相當不錯。
來到更為專業的CineBench R20中,i9-13900HX,憑借著強勁的單核發揮,以及恐怖的核心規模,單核以及多核的表現都很亮眼。其中單核分數為782分,多核分數為12096分。
由此可見,在Alienware M18大機身+高規格的散熱組合下,這顆i9-13900HX的性能也得到了完全的釋放。無論是
沉浸式3A游戲體驗
當然,咱們畢竟是“臭打游戲的”,自然要好好說說Alienware M18游戲的表現。
如果說近期最讓筆者記憶深刻的大作,《生化危機4:重置版》自然是其一。在RE引擎加持下,一代神作以更強的畫質呈現出來,配合游戲的越肩視角,給玩家帶來了沉浸式的冒險體驗。
好游戲當然得上好配置,Alienware M18強勁的性能帶來了更穩定的幀數。2k分辨率全高畫質下,不開啟DLSS,村莊室內場景的幀數穩定在150幀以上,村莊室外也能保持140幀。而開啟光追,DLSS質量檔下,在游戲的工廠地圖可以達到近130幀。
“電競級”幀數保證了游戲的順滑體驗,無論是射擊、追加攻擊、還是道具切換的體驗都絲滑無比,足以讓玩家在高難環境(例如“專家難度”)下打出更為極限的操作。
當然,幀數只是游戲體驗的一部分,當高色域18寸屏幕配上游戲的沉浸式體驗,讓筆者找到了在臺式PC上游玩的感覺。從“民風淳樸”的村莊中尋找艾什莉,到宏偉陰暗的城堡中與城主斗智斗勇,最后在危險四伏的工廠中截擊主教,都讓我深深代入這場危險且驚悚的冒險之中。
似乎對于這臺Alienware M18來說,完美運行《生化危機4:重置版》并沒有什么壓力,那么我們繼續上上強度,挑戰一下這臺性能猛獸的極限。
筆者曾嘗試了曾經的“硬件殺手”《賽博朋克2077》,在“光追:超級”預設檔下,開啟DLSS質量檔(不開啟補幀),2k分辨率下依舊穩定100幀以上,輕松達到“電競級”幀數。作為2020年的硬件殺手,面對13代酷睿處理器以及英偉達40系顯卡,顯然已經不夠看了。
要說到近期的硬件殺手,《星球大戰 絕地:幸存者》首當其沖,游戲前作《星球大戰 絕地:隕落的武士團》憑借類銀河惡魔城的地圖設計+類《只狼》的拼刀ACT系統,博得了一眾玩家的追捧,這款游戲本應該是EA重生組今年的重磅作品,但因其慘不忍睹的優化,其在Steam上的評價一片凄慘。
即便是強如Alienware M18,在這款游戲中也感受到了一定的壓力。將游戲的分辨率調至2560*1600,畫面各項細節選擇最高的“史詩”,在第二章的開闊漫步者盡頭的村莊中,游戲的幀數能夠穩定70幀以上(DLSS關閉)。
雖然沒有達到100幀以上的“電競級”幀數,但70幀也已經滿足了游戲的流暢體驗,配合18寸的大屏幕,依舊可以讓筆者見證卡爾與帝國的對抗的新篇章,感受游戲在半開放+類銀河城關卡設計上的變化。
總而言之,Alienware M18在面對各種大型3A游戲中,無論是此前大火的《生化危機4:重置版》還是《賽博朋克2077》、《星球大戰 絕地:幸存者》等一眾硬件殺手,都顯得游刃有余。而18寸的大屏,則是補全了沉浸體驗的最后一塊拼圖,在體驗上甚至完全不次于高端臺式PC。對于喜愛3A游戲的玩家而言,Alienware M18可以稱之為筆記本上的“終極利器”。
競技體驗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如果說3A游戲更加看重筆記本的性能表現,那么電競游戲則是更加看重筆記本的綜合表現。
正巧近期《無畏契約》開啟A測,我們也通過這臺Alienware M18進行體驗,感受到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全能。
《無畏契約》本身對PC的配置需求并不高,即便是6800U的核顯輕薄本也能在1080p下七八十幀運行。來到Alienware M18上,憑借著強大的CPU性能,即便是在復雜場景+放技能的情景下,游戲的幀數依舊能穩定500幀以上。
不過達到這個幀數級別,即便繼續提高游戲的幀數,對實際對局體驗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了。因此,Alienware M18則是通過低延遲電競屏+清脆直接的機械鍵盤,打出了鮮明的優勢。
2k165Hz屏幕已經成為如今主流本的標配,而Alienware M18屏幕更是憑借3ms的高速響應抓住了快節奏對局中制勝的關鍵。當然,若是玩家想要追求極致,同型號下還有更為注重電競體驗的1920*1080 480Hz終極電競屏可選。但就體驗而言,筆者覺得目前這塊屏已經滿足了大多數玩家的電競需求。
如果說屏幕帶給了玩家急速的畫面同步,那么Alienware M18上的Cherry MX X型鷗翼式機械鍵盤則是兼具手感的同時,讓玩家有了干脆利落的輸入方式。
究其原因,恐怕便是Alienware M18在鍵盤上的匠心設計。無論是的穩固的鍵帽,還是靈敏的鍵盤回彈,以及符合玩家直覺的鍵盤布局,都保證了玩家快速、準確、舒適且反饋強的按鍵體驗。
從《無畏契約》這款游戲中,筆者看出了Alienware M18 即便拋開強力性能,依舊有著鮮明的優勢,無論是可選480Hz的究極電競屏幕,還是手感優秀且干脆利落的Cherry MX軸機械鍵盤,都給筆者帶來了極佳的電競體驗。
基于強勁的性能以及優秀的外設,Alienware M18 無論是3A游戲還是電競游戲,都有著讓玩家舒適爽快不妥協的游戲體驗,滿足了幾乎所有玩家的游戲需求。
通過這次Alienware M18的深度體驗,筆者認為Alienware系列在18寸大屏游戲本上的探索和回歸是成功的。強勁的性能搭配扎實的外設,配合18寸的大屏幕,Alienware M18對于使用者而言,無論生產力還是打游戲,亦或是日常的影音體驗都有著優秀的表現。因此,Alienware M18也足以成為滿足絕大多數玩家想象的“一機全能”的“全能本”。
同時,這也讓筆者意識到Alienware之所以成為游戲本中的信仰,不僅僅因為品牌效應,更是因為產品本身的出色表現。
當下游戲、硬件行業和工作生活場景都在發生著快速的變化。作為移動PC行業的引領者,Alienware也在用更豐富的產品線和全新的設計理念去探索和滿足用戶的新需求。
從Alienware M18身上,我看到了Alienware希望通過一款款產品傳達給用戶的設計語言和切實情感。
“相信創新,做出極致。”此八字足矣。